潍坊知名律师

  • 18053115917
  • 知识产权

    周先生

    联系方式

    • 潍坊知名律师
    • 咨询电话:0531-80961678
    • 24小时热线:18053115917
    • 律师微信 :18053115917
    • 济南市文化东路24号

    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

    来源:东方头条 时间:2020-03-18 12:52:52

    产品战场、心智战场和金融战场三个概念其实与增长密切相关,它们在不同的战场中承担不同的商业职能,并通过层层的逻辑重构实现增长。

    一、增长三大战场1. 增长5步法

    增长路径有产品增长、用户增长、收入增长、利润增长、市值增长。

    增长的5个阶段对应5大障碍:产品增长阶段:有功能,无产品。用户增长阶段:有产品,无用户。收入增长阶段:有用户,无收入。利润增长阶段:有收入,无利润。市值增长阶段:有利润,无市值。

    我们把这5个增长阶段提炼一下,会发现原来中间有商业三大认知战场:产品战场、心智战场和金融战场。产品战场要解决的是用户价值问题。心智战场要解决的是用户认知问题。金融战场要解决的是商业价值问题、品牌价值问题、经营效率问题和企业家格局问题。

    这三大战场的逻辑是什么呢?我们来看一下基本框架。

    2. 增长三战场:逻辑重构

    三大战场承担不同的商业职能。

    产品战场承担的是,从产品到商品惊险一跳。

    有些人听了可能觉得很模糊,曹老师你在给我们讲一些虚无缥缈的概念。什么叫产品?什么叫商品?产品是卖方视角的或者商家视角。产品是基于功能的,我会做100道菜,这就叫产品。我有100个功能,因为我会做100道菜。商品是基于需求的,客户不可能买你100道菜的。客户关心的是今天我要请客,吃6道菜就可以。你的产品化是不是要符合他的6道菜预期?

    所以,从产品到商品,实际上是从卖方到买方,从商家视角到客户视角,这是惊险一跳。

    心智战场承担的是,从品牌到品类惊险一跳。

    什么叫品牌?有很多种解释,我们今天给一个新的定义——品牌就是商家的市场区隔。

    什么叫市场区隔?我做什么,我不做什么。或者我是什么,我不是什么。这就叫品牌。

    比如:我是做汽车的,我是做高档汽车的,我是做高档跑车的,这些都是市场区隔。

    但品牌也是商家视角,也是卖方利益。

    站在买方的角度,客户是怎么看,怎么决策的?

    客户不会因为你做100道菜,就按照你的标准来进行决策。客户往往进行大类决策,比如说客户会说,今天晚上吃火锅,还是烧烤?这就是品类。

    这样大家就容易理解,原来客户决策的时候,并不是直接按照品牌本身主张的“我做什么,不做什么”来决策。

    客户往往是按照他自身的大众消费规律,形成的一些既有认知和大类标准来决策的,很多不是行业标准。

    很多人把品类误以为是行业的市场细分,那是错的,客户决策标准是基于客户利益。

    品牌的定义是商家的市场区隔,但本质上是客户支付意愿。

    大部分企业主要强调的是卖方视角的我做什么,我不做什么。很少把客户决策路径深化成自身的品类。所以,从品牌到品类也是惊险一跳。

    金融战场承担的是,从价格到价值惊险一跳。

    什么叫金融战场?

    我们来下一个定义,所谓金融就是跨时空的价值交换。

    怎么理解?

   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投一个创业企业?创业企业本身并不值钱,你看中的是它的未来。我现在投入100万,5年之后的收益是1000万。现在的价格与未来的价格进行跨时空的价格交换,这就是金融。

    站在卖方视角或者商家视角来看,卖东西有一个当下的交易价格。除了当下交易价格之外,我们还能通过价格置换到什么资源?

    跨时空的价格交换,这是惊险的一跳。我们通过案例来进行解读,可能更容易一些。

    二、如何破解恶意价格战?

    2018年4月,阿里以95亿美元现金全资收购饿了么,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现金收购。

    饿了么可能是中国大学生创业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,最后卖到95亿美元,还是很厉害的。

    我们来看一看它在早期的时候,从0到1怎么增长破局的?

    案例:饿了么从0到1增长破局

    这大约是饿了么从独立创业到卖给阿里之前的三个阶段。

    从0到1,主要是2008年到2010年之间。

    我记得看过一个数据,2009年全国有统计的外卖总额大概才1亿元左右,外卖真是非常小的一个市场。在大众的印象中,外卖从业者好像都是学历不高的,大家都不怎么看重这块业务。

    2008年底到2009年初,饿了么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开始创业的时候,就碰见一个强劲的对手,早他们两年起家的外卖平台小叶子当家。

    这么小的一块市场,两家直接PK。这时候就遇到一个很麻烦的问题,产品完全是同质化的,饿了么能卖的东西,小叶子那边都能卖。

    小叶子为了打死它,直接开动价格战,每一单都进行补贴,只要订餐的都送冰红茶或者荷包蛋。

    这样一来饿了么麻烦大了,因为它是一个新进入的,本身就没有市场基础。创业资本比别人差远了,价格战怎么打得了呢?

    我们看看能不能沿着三个战场思路来开展增长破局。

    1. 增长三战场:饿了么的逻辑重构

    在产品战场上,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跳,饿了么就跳不过去。因为对方有实力直接对客户进行补贴,自己打不过。

    那能在哪个战场反击它呢?——心智战场上。

    饿了么发现一个现象,小叶子当家已经把好摘的果子先摘了。因为入场早,它早就把有电话外卖服务的商家扫完,归拢到自己平台上。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商家,竟然25元到50元才起送。这个客单价对大学生来说好贵,根本消费不起。于是,饿了么就决定在心智战场下手,专注做一个大学生消费品牌。

    首先我提供的商品客单价要符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,那我就多提供18元到25元的餐饮。可是18元到25元说起来很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

    小叶子当家也不傻,它为什么不做? 主要是因为这个价位的店往往都是一些夫妻店。这些店小本经营,当时一台电脑的成本可能在3000元左右,他们都不愿意买。没有电脑,线上外卖业务也就无从开展。

    于是,饿了么在这里做了一个服务型产品。先做电脑服务商,后做外卖服务商。

    我直接上门帮你安装电脑,兼容机只要1500元,不赚你一分钱。电脑上有做外卖的免费软件,能帮你增加坪效。每周给你们带几张盗版碟,老板娘在下午空闲的时候可以追追剧,看看电影。

    本来这些商家没有购买电脑的需求,饿了么通过这个服务把他们的重度决策转化为轻度决策,于是就上线了这样一批客单价在18元到25元的店。

    对大学生来说,一个是有50%的产品是我可以消费的,还有50%的产品我消费不起。另一个是专门为大学生提供,我消费得起的。我更愿意去哪一个呢?答案就很明显了。

    很显然饿了么的策略更有效,客户体验更好。

    我在小叶子上翻3页才能找到一个我喜欢吃的,在饿了么第1页就能找到我喜欢吃的。

    饿了么在心智战场上做得很不错,借2B去打2C,供应链发生了变化。

    金融战场上,饿了么有很多当下的价格,能不能找一个出来跟别人做一个跨时空的价格交换,把它从价格变成价值呢?

    饿了么当时有个对标叫食派士,专门做外国人高端外卖的,善于发传单做宣传。

    传单有个好处,路人接了带回去之后,可能当时没有消费欲望,过段时间想吃了,又会把传单翻出来订餐。

    饿了么也学它印传单宣传,可是没有钱,创业资本总共才只有5万多块钱,想要广泛宣传,差不多要花两三万块钱。到哪儿去找价格交换呢?

    他们旁边有一个别克4S店,通常情况下,跟别克4S店说我印一个传单,把后面的广告位卖给你,估计别克4S店不理他。你一个小外卖传单的广告位本身是不值钱的,现在你来卖给我,我是肯定不接纳的。

    换个角度思考,饿了么告诉别克4S店:

    咱们俩面对的是同一个客户群,我的外卖客户群和你那边购车的年轻人的客户群是高度重叠的。

    能不能我来出力,你来出钱,咱们双方一起对目标客户进行投放。然后你算算你的成本,我们算我们的成本,如果你们感觉合适,我们愿意一起合作。

    别克4S店一看,除物料成本之外,我还有雇人分发的成本,一算下来账还是蛮多的,那还不如跟饿了么在一起合作更划算。

    于是,饿了么把一个压根就不存在的广告位给卖出去,拿别克4S店投的钱,印了正反两面传单。

    其实发传单的时候,你也搞不清楚哪个是正面哪个是反面,发出去之后效果挺不错的。这是联合营销,也是价格的跨时空交换。

    这个价值位本来是不存在的,它把一个不存在的价格拿出去跟别人另外一个价格做了交换,相当于融资融2万元。

    还有没有别的金融产品?

    饿了么的创始团队都是交大的学生,以工科学生为主,他们做数据分析很简单,拿Excel表拉一拉,算一算,几个公式一带,就会出来很多结果。但是,对这些夫妻店来说是非常难的。这里有没有价格交换的机会?

    有很多价格,当期价格除了卖东西之外,能不能跟跨时空的另外一个价格进行置换。

    比如饿了么拿一个不存在的广告位,跑去跟别克4S店做一个置换。

    我不是卖广告位给你,而是帮着你达到你的目的。你本来原本成本是A,现在你跟我一起合作成本是B,你自己算自己的账,B比A小,而且效率还高,你付钱给我是很正常的。我们一起进行商业合作。

    这就是金融战场,把两个本来没有关系的价格之间做一个跨时空的交换,形成价值。

   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,我们很多企业只经营产品,不经营用户心智。传统企业往往喜欢打打广告来占领心智。

    互联网企业擅长做用户运营,用增长黑客策略,做流量型产品和工具型产品把客户拉过来。所以,互联网跟传统企业在心智战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。

    有些企业自己不赚钱,找投资人去融资,然后做大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这也是金融战场。

    做得好的企业,一定是在产品战场、心智战场、金融战场三个方面都有建树的。能不能看到这三个战场,取决于企业家的认知与格局。

    山高人为峰。一个企业家认知高度,决定了一个企业成长的高度。

    #专栏作家#

   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

    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


    上一篇:定制生产线助山药“出山”!文成创新科技服务破解农产品销售难

    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