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东方头条 时间:2020-03-26 19:50:00
说到2020年第一季度最火的综艺,那不得不提到这档节目——
《歌手·当打之年》
每期开播后,必定占据热搜榜。
为配合疫情防控措施,节目组没有坐以待毙,反倒破天荒地选择“云录制”的模式,分别在北京、上海、长沙、东京、台北五地连线隔空竞演。
从面对面live体验,转为线上比拼,云录制确实少了内味儿。
但还好,大众庭审团们的线上投票模式,丝毫没有受到云录制的影响。
“云录制”模式,在全网引起一波不小的讨论,连《人民日报》也忍不住称赞道:
“歌手与观众、观众与观众形成了云在场体验等新的电视艺术氛围,既确保节目品牌生命力的延续,也为观众营造出新的审美体验,体现了荧屏内外的双赢效应。”
这一季《歌手》的主题——“当打之年”,颇有讨论意味。
“当打之年”出自自评书语,指武艺成熟与巅峰的年龄段。
而节目组将此词引用于乐坛之中,意为年轻歌手的巅峰战斗力,面对乐坛的扛鼎之位当仁不让。
可这个词,一度让包括歌手和观众在内的所有人,都一头雾水。
节目进程过半,并非每位歌手的表现都尽人意。
加之观众的魔幻投票结果,使得《歌手·当打之年》所被赋予的意义,仅仅是浮于表面。
节目里都明明白白写着:“不论资排辈,只用实力说话,只用作品正名。”
真的吗?
有待商讨。
不过事实告诉我们:《歌手》这系列的节目,略显疲态了。
节目走过了八季,挨过了七年之痒,如今面临的挑战并没有任何的减少。
还记得2013年的时候吗?
正是《歌手》这个IP——华语乐坛最强的集结,开辟国内艺人音乐竞技类综艺节目的先河。
当然了,关于节目的原创性还得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。
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《歌手》这个节目所传达出的态度,让大众确切地感受到过去一代华语音乐的顶尖力量,并记录下了华语乐坛的许多高光时刻。
别说中生代与新生代了,仅仅是殿堂级的大牌歌手,节目组都挖来了好几个——
刘欢、韩磊、韩红、孙楠、李玟、谭晶、林忆莲……
请大牌歌手带动收视率的同时,也存在着弊端。
每一季的冠军几乎没有太大的悬念,人选的范围早早被锁定,论资排辈的现象犹存。
不过无论如何,都扭转不了《歌手》这系列节目的收视率日渐下滑的事实。
(↓2012年《我是歌手》与2019年《歌手2019》收视率对比)
在第七季创下收视率历史最低之后,观众对歌手的节目内容形式,产生了审美上的疲劳。
因此这一季的《歌手·当打之年》,收视率方面的压力自然而然更大了。
针对以往论资排辈的现象,从这次的主题“当打之年”可以看出,节目方确实从根源上做出了改变。
参赛的歌手,都是清一色新生代的顶尖力量,实力和资历差距没有很大。
可即便是如此,最后大众评审投票的时候,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人气的干扰。
冷门的歌手,安静唱歌的歌手,免不了面临淘汰的险境。
但至少,比以往的比赛模式增加了不少的悬念。
趁着全民防疫的机会,歌手们褪下舞台的华丽外衣,只凭作品和实力说话,放大音乐带给众人的力量。
《歌手》这一季,能否再次翻身?
拭目以待。
或许,每个人对于“当打之年”这个词的理解不尽相同。
纵观华语乐坛,也有不少代表彼时“当打之年”的人选。
上世纪有“四大天王”、小虎队,千禧年有华语“四大三小”,周杰伦、林俊杰、王力宏……
这些歌手在当年的巅峰,我敢说,几乎足够吊打新生代的一批歌手。
但我并不是觉得,参加《歌手·当打之年》的歌手们不够好。
而是如今华语乐坛的环境变化莫测,人们对于“好”的标准同样在变化,确实很难达到彼时歌手所夺得的高度。
摸着良心说,这一季节目有史以来第一次采用全新生代歌手的阵容,多少引领着人们对华语乐坛发展方向的思考。
不再专注于挖掘遗珠,也不再只是华语天王天后的冠冕争夺战,而是更多地发掘未来能够撑起华语乐坛的有潜力之人。
一档节目想要做得长久,必须主动寻求转变,推陈出新。
运用其强大的号召力,将乐坛新人推到聚光灯下,为未来乐坛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。
衷心希望《歌手》这系列节目,能够继续办下去,它的影响力不可磨灭。
那么,你们心中代表着“当打之年”的歌手是谁呢?
评论告诉我吧!
上一篇:张国荣:“如果当初她愿意嫁给我,我的一生可能就会改变!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